新教育,文化为学校立魂
新教育实验已经走过十四个年头,虽然十大行动中没有新教育学校文化的项目,但每一行动中都离不开学校文化的引领。期间,十四届年会中石家庄桥西和鄂尔多斯东胜两届年会专门研讨学校文化。诚如朱永新教授所言“新教育其实就是一种新文化”。
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立校之魂、兴校之本、强校之基,也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学校使命。如果说这一使命是一轮高悬的明月的话,那么每一所学校就是一条河流。如何实现“月映千川”?学校文化建设就成了新教育学校的应然选择。
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包括核心、精神之窗、“契约”“节气”、物质载体和英雄叙事等内容。
首先,新教育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就是学校的责任;愿景就是学校的蓝图;价值观就是学校对于好坏、善恶、美丑、成败、是非的一种基本价值信仰和评价标准,亦即对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所学校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现了新教育学校文化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境界,它往往是学校经过长期追寻、苦苦思索,经由充分的酝酿讨论,然后由文本固定下来的。
其次,新教育学校文化的“精神之窗”是校风、校训。学校的校风(学校风气)、校训,是学校文化的精神性纲领,是学校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一种诗意化、简约化表达。校风其实是学校历史积淀下的文化的实然状态;校训其实是学校应该朝向的理想境界。好的“校训”应该有哪些特征?朱永新教授概括了五个方面:一是应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阐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新教育理念;二是应该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相一致;三是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即完全地属于自己的,甚至是只属于自己的;四是应该富有诗意、言简意远;五是应该有向上的力量。
我们曾经讨论将北京市新教育实验学校的校训定为“我在这里”,最近该校撰文阐述了这一校训——“我”是承载梦想的学校,是每一位坚守讲台的教师,是每一个憧憬未来的孩子,也是每一位渴望成长的父母;“这里”是家庭、是教室、是学校、是社会、是国家,也是当下。
再次,新教育学校文化的“契约”是“底线+榜样”。制度是硬文化,文化是软制度。学校制度规范的制定应该是一个平等参与的过程,应该是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共同遵守的“契约”,而不能够把校长的意志强加给师生。在具体的制度运作过程中,新教育遵循的是“底线+榜样”的管理原则。
所谓“底线”,就是基本的要求;而“榜样”是从底线中涌现出来的优秀者。“底线+榜样”是一个不可拆分的联合体,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如果没有底线,没有最基本的要求,就没有基本的环境与氛围,也很难产生真正的榜样。同样,如果没有榜样,只抓底线,有可能导致学校文化失去方向。底线一定要有检查与奖惩,否则就会流于形式;榜样一定要有扶持与展示,否则就会失去动力。同时,一定要关注榜样,倾听榜样的声音,让榜样及时言说,让榜样及时引路。
第四,新教育学校文化的“节气”是仪式、节日和庆典。仪式、节日和庆典是学校文化传统的活标本,也是学校生命中最值得关注的重要时刻。
在新教育学校,仪式、节日、庆典往往是这样一种时刻,它通过包孕性强、极富意味的、有象征意义的程序和形式,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物能够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
通过仪式、节日和庆典,学校的文化、愿景被一次次强化、确认,形成了新教育学校文化特有的“节气”。通过“节气”,师生被联结在一个共同体中,凝聚成一股向上的力量,学校的日常生活也因此被赋予了意义和目的,而不仅仅是一系列时间的堆积。
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教育实验学校,更加重视每周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开学日、毕业典礼、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等“节气”。师生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些“节气”中激动人心的时刻,以及那些激动过他灵魂的因素。现在越来越多的新教育实验班级中,我们能够读到那种真正的心灵息息相通、生命彼此在庄重的仪式中相互镌刻出诗意的仪式——新教育特有的生日故事、生日赠诗。而且,在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和班级,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节日,如“旺达节”“榴花节”“犟龟节”“微笑节”等这样一些源自自己环境和生活的独特节日。
当然,学校建筑等物质载体和师生生命中的英雄叙事等,也是新教育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
(文章选自新教育海门培训中心主任吴勇编著《漫话新教育》)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汇聚新教育的创造,探寻好教育的真谛,分享追寻者的美好,助力有缘人的梦想。守望新教育,追寻真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